談標點符號

問號是很常被使用的標點符號,但很多標點符號已經被遺忘惹
剛剛逛到一個在談部落格要怎麼排版的影片 1,裡頭提到他會注意到一些標點符號該怎麼使用,會讓文章閱讀起來比較好看。查了一些資料後,想說記錄起來好了。應該會提到一些標點符號的規範,以及使用上的現況

台灣教育部公佈的《重訂標點符號手冊》

目前台灣最新的相關規範,應該是在 2008 年 12 月公佈的《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裡頭有十五種標點符號,我依照個人喜好分為這幾類:
  • 一定會用:句號、逗號。例句:哈哈,笑你。
  • 還算常用:分號、冒號、引號、問號、驚嘆號。例句:明明還愛著你的;明明還想著你的。可妳卻說:「诶,我懶得出門,幫我買飯好嗎?可以吧!」
  • 偶爾會用:夾注號、刪節號、書名號、連接號。例句:(到底要我等多久……我都把《哈利波特》全集看完、基隆—屏東的火車也搭到有 VIP 了,人竟然還沒到)
  • 沒啥在用:破折號、專名號、間隔號。例句:難道──很常在大家學日文看到──你就是那個在HOW哥宇宙出現的麥克.米朗先生!
  • 來源:《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網路試用版)

消失的標點符號

可能是文字書寫習慣不同了,也可能是因為數位媒介沒辦法很好地呈現標點符號,如今有些標點符號已經不再使用了。例如,甲式寫法書名號,會在書名的下方劃上波浪符。但由於數位媒介沒辦法很方便的使用出這個符號,於是書名號的乙式寫法《》就廣泛的被使用了
說是這麼說啦,但現代人好像也很少在用書名號的樣子

被重新規範的標點符號

雖然語言本來就是活的,說重新規範好像怪怪的,不過小標就先這樣定吧,之後想到更好的再改
在過去,語言規範是由國家力量制定的。例如,中華民國教育部在 1920 年,以教育部訓令第五三號,讓全國的教育單位都要使用國語統一籌備會所制定好的新式標點符號。之後,台灣教育部在 1987 年 4 月又頒布了《重訂標點符號手冊》。最後則是距今較近的《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在 2008 年 12 月頒布
現代人的寫作環境,已經不限於實體紙本上,並擴充到像是網頁、APP 的數位媒介了。相較於紙本可以亂舞揮毫出心裡所想符號,想在數位媒介上秀出特定的符號,卻沒這麼簡單
為了讓每篇文章與內容無關的形式能一致,很多平台都會規範符號的使用。例如,BBC 中文網就有教學該如何打出人名中間的間隔點,如:億載金城.武。維基百科也有教學如何用語法,引用某位作者說過的話。如:{{Cquote| 這是一個引用。| 作者 | 出處}}

數位排版方案

再把話題扯遠一點好了。其實我們在使用標點符號時,有一部分是為了文字更好閱讀:看看如果這行字都沒有標點符號然後一句話寫到底都不喘氣的話那會有人想看完這句話嗎看完根本就斷氣了吧吧啊啊啊
在古早時期,除了用標點符號來幫助閱讀外,製書者也會用排版的方式讓畫面更好看,像是使用格線系統、字型統一等等;而在大量使用數位網路傳遞訊息的現代,排版方式更是五花八門了。在這邊,提供幾個我看過的針對中文的數位排版方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嘗試錯誤的英文是什麼

[TED] 興趣沒有目的地

英文單字的語源查詢工具